close

幸福,是不容易的,所以才需要被祝福

珍惜、包容、經營等等,才能創見一個美好的平衡

若有一方認為理所當然,那另一方就要更辛苦的去包容,才能創造平衡

而家庭,更是要懂得彼此經營,才能美滿

 

搶救菜英文,原名應該是印式英語,說明著一個家庭主婦的心酸

所做的,所為的,都被視為理所當然(某種程度是一種剝削)

家人所期望的,是它很難做到的(學英文)

從這部片可以廣泛去省思,愛情裡、家庭裡、勞工裡以及國族之間等多方面向

 

愛情裡

劇中莎西問到,你為什麼娶我而不是娶一個摩登女郎?

而老公回答她,要是娶一個摩登女郎,那他乾脆不結婚。

其實某種程度了解到老公要的,就是一個家庭主婦,而莎西剛好很漂亮、又符合了理想條件

會持家、會烹飪,等等

這種很實際的優點,反而讓老公看的淺了一點

之後關於喜歡什麼,只能從烹飪下手

反而忽略了最深層的或是莎西期望的答案

最後造成了兩個人之間的牆,跨越不過

 

而莎西本身也失去學習的觸角(學習資源),只能一直做她的小甜點滿足自我期望

而忽略透過廣度(英文),去探索發展其他自我期望的可能

而她回國之後,英文能再持續自我學習嘛(英文還未達到能夠越讀透徹->飛機事件)?

母女間真能相互珍惜嘛?->少了溝通去做END

----->一段好的關係,真的要不斷的去經營,透過衝突邁向下段路的行走,互相扶持

出現了衝突,可惜沒有達到好的修復,更少了持續不斷的溝通。理念,是需要實踐的。

 

家庭

想來,老公很明白、而且很自然的獲得他想要的什麼-愛與歸屬、自我實現等上層需求

透過家庭、事業,他可以不斷的靠自己去實現,

然而莎西因為其身分以及侷限,只能透過做小甜點(賣好的滿足、企業家的稱呼)以及家庭去滿足

但是,老公(叫他別賣、只會做這),讓他在自我實現上是需要依靠他人,這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即便做了什麼,上面總有一道看不見的玻璃阻擋著

而這就是家庭;就是責任

當碰到與其事業(小甜點),他只能透過防守(我只有這個!!)去阻擋他想要的心

正如同他對待英文、對待向外的憧憬、對待小甜點去相比他的家庭

也許是因為文化、本身的自我理念,創造其宿命吧

 

從這部片,其實隱含著勞工的心酸

在某些事情做得再好、做得讓人感到理所當然

就真的讓人理所當然了

而珍貴的文化資本(英文)--->才是讓人所追求的

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沒價值嗎?

甜點技術是多麼的棒--->法國大廚的讚賞

莎西多麼美貌--->飛機上的大叔跟法國大廚的青睞

持家多麼厲害--->家庭秩序亂了

 

看來,一味的付出是很難讓人感到珍貴的,付出,是要有溝通的

單方面溝通,只是讓對方理所當然

而忽略了最深層的東西--->付出

單方面的,不能稱之愛

 

國族間

劇中,母語被英語所取代

這其中有很大問題-->文化消失、人才外移、世代隔閡等等隱含問題

而劇中最讓人有感受的就是文化消失

劇中的小妹妹她不斷的顯現是對英文的崇拜

--->對父親尊重VS母親的歧視、對其他家庭的憧憬(媽媽會講英文)...等

而將自己的母語徹底貶低了

 

當然,人不可能出生就是如此,孩子的舉動被後有深厚的文化脈絡去灌輸著

而小妹妹的,最大因素再於同儕、學校以及家庭間

明顯的,學校用英文教育,連老師母語都說得不好、而同儕間都說英文

相比下,英文的文化資本優於母語

更明顯的,一味以成績為重要導向(經常性問成績好不好),而忽略了真正所需要的人倫價值(教養?)

究竟是導演故意創造出這樣的成果,讓這位妹妹成了這樣子的平面人物

還是在現在的脈絡底下,這樣的人物成了常態?

 

而過度經濟方面的思量,讓許多新興工業國家附庸於強勢大國,沒了重要的文化資產,那麼,不就一直追趕著大國跑嗎?

畢竟所有國家都是一樣,只是經濟富裕程度不同

而國族之間的差距,讓大國更有機會把次等品淘汰到其他國家,讓異鄉的遊子更了解了國與國間殘酷的事實

 

到了最後,寶來塢一貫的喜劇結局畫下了這部片的句點

然而真是喜劇嗎?其實我深深不覺得

我會把她當做是灰姑娘,夢醒了,灰姑娘終究是灰姑娘

沒有做一個持續性的改變,那麼就是一場夢

在最後,莎西受限的是自己或是老公而不敢取一份英文報紙呢?

想必兩者皆是,也證明了,她無力去為自己爭取一份勇敢

跨不出邁向幸福的一步路,就只能一輩子等人來帶領

但是等,是有可能等不到的

尤其在對方沒這思維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