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迄8/10,共訪談4位,就訪談上自己所發現,或受訪者提出的糾正的問題,詳述並提出討論。

對研究的職業不夠熟悉,或無法聚焦

訪談上,有個小問題在於:因為個人對行政助理概念上,不算太清楚,只能就受訪者所提的做整合。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好處,但是如果無法發揮它的好處,便可能是壞處。

它的危險之處在於:受訪者如果太過瞭解這項職業,有可能的流於自我的聊天,以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做比較,因此更為不客觀,研究上如何的在這兩者追求平衡,擁有深度也開闊廣度,是研究者需要注意的。這項經驗有可能的,讓整個訪談對於工作內容更為了解、挖出更細的內涵、更有情境,促使讀者更為了解研究者所欲達成的真意,同時發掘更多的問題,內容也更為細緻。但問題在於,有許多研究者無法擁有太多人經驗,其次的,個人經驗不一定與大眾相符、而經驗之定義又需多久方為是呢?

因此一般研究者在處理議題上,可能方法有二:自己再從他人訪談脈絡一起整合,這是在一個接著一個訪談時,可以做到,但缺點可能在訪談上有些主觀,無法讓對方完整表達它的概況;第二,不同資訊以其共同性做整合,用這方式可能的背景因素在於自己不太會挖礦,或別人也不太會挖礦,導致資料呈現太表淺化,用共同性表彰其信度,瞭解其脈絡。

在訪談歷程上,雙方如何共同瞭解、共同思考問題是極為重要。因此多採先行閒聊,了解雙方、建立互信。雙方打好關係方能接續研究,而我所接觸的受訪者大致都能做有效的溝通及了解,然而,遇到較為嚴重的問題在於,若是受訪者不了其工作真正價值,那麼我訪談所呈現的,也頗單薄。

我所欲關注的是"行政助理"一職,這職業在呈現上,是許多輔助性,雜七雜八不知道要掛什麼的東西,就叫行政助理。但是行政助理發展脈絡其實是頗為模糊的,有流動性、工讀性質的行政助理(這部分我刪掉,以全職論述)、有正職性,但也是雜七雜八,它也可能好替代(在訪談過程中也作呈現)、有部門性的、秘書性的、高階主管性(這就有可能發展到不可替代性),由於這些東西過去研究甚少,受訪者完整告知脈絡,有助釐清資訊。

當然,重要核心仍在於角色期待的尋職脈絡談起,因此有許多共通性已經顯現出來,而不同產業的勞動條件發展脈絡就我先前訪談的兩位,都較類似於部門性的行政助理,因此,思考脈絡可從這向下釐清,或者就一個大方向(不同部門或向外陞遷一般),其實都有非常有趣的思考作呈現。

如何去定義問題 如何去思考答案

許多受訪者,禍也是我個人問題。對於我所研究的,認為還太過模糊。行政助理百百種、求職因素也百百種,如何去做一個明確的答案是非常困難。但我總覺得社會科學是找尋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的過程,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世界、每個人都有不同脈絡,去觀看做整合;去敘述作思考,不斷思辯的過程,培養看事情的角度,不是鐵板一塊,方能在不斷精煉的的過程,去發展。

問得好不好 恐怕沒有答案

每一次訪談我都要做心理建設,尤其第一位時,都深怕問不好,被訪談者白眼。因為,擁有的背景知識再多,受訪者一定比你還了解她在幹嘛。而第一位又是開通未來訪談的關鍵,根本就是用來定生死(關係到信心),幸運的是,雖都是網路而來(人資跟行政助理)、雖都是不認識、雖都頗為強勢(都在業界待了三、四年),但都超好的。

一位請我吃東西還差點不收我的訪談費,另一位住台北差點要來台中受訪(我訪談費只有薄薄兩百,冏)。而雙方都有超豐富的資歷讓我在未來訪談上有更深的基礎脈絡,而又較不失客觀(可做比較、但不過度自我),而人資那位他有社科研究背景,在訪談上,他所講述的都較為細緻、較為脈絡呈現,也更為的詳實,並在閒聊過程中,也告知我研究的不足。

不過,問得好不好,真有點困難。手邊文獻要找尋專門寫這方面的書籍不多,而且笨問題就找不出好答案嗎?倒也不見得,我可能更害怕在於,不敢問問題吧XD,只要還有得挖、裡面內容有趣,我個人認為有什麼不敢問。只要問題不過度私人,不會傷害他人即可。

如何達賓主盡歡

小卡片、小禮物有得沒,個人只給予薄薄兩百塊錢跟一場美好的聊天時間,不知足不足,大概就如此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