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追了頗久,未來有機會也會去電影院看上一次。主要講的就是「灣生」,在1895-1946年那一段日子,日本人來台開墾,然而戰敗,卻被遣返,總數大約46萬人,尚不包括死亡者。這段歷史令人鼻酸,卻被人遺忘,作者以及其團隊,為一位位這樣經歷不幸的「灣生」找回他們曾經在台灣的經歷、記憶。然而一位位的「灣生」年歲已大,在12年間,有許多人尚未了結心願即逝世了,實在令人不捨,而幸虧有了這位作者,將這段經歷完整詳述,讓我們不會就此不存在了這段不幸的過去,而能夠真實的,看到了數十年前曾經存在著,這樣的一段段不幸的悲劇。

對台灣的情

即便是現在,感念、感謝日治時期的日子仍有許多人,最主要因素在於,他們有心經營台灣。日治時期約50年的日子裡,此書詳盡的寫到,政府如何派遣他們人來經營,尤其是當年的後山-花蓮,地大,但不易開墾,是日本人來經營才足以發展。

當時為何會選在花蓮主因在那時西部以被開墾許多,因此日本人好所在即是在後方較無人煙之地。而日本政府對第一批來台者處處受限,需品性良好、還有一定錢財、家人等等。費心盡力、並且在花蓮吉安鄉打造模範村。許多人都將台灣視為一輩子所在地,方能如此用盡心思,甚至當年在台灣有第一區沖水馬桶,而沖繩當時也視花蓮視為夢寐以求好所在,這些沒有用心開墾的是無法達成。

在當時,郵務系統、電動巴士等等,在台灣早已發展出來。而在一次戰敗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一波又一波遣返了許多人,而當初的用心、費盡心思的這些人,一生心血化為烏有,過去的情感,一朝別離即永世相隔。他們曾經相信會再見面的。

反思定位

我們曾經認為,哪國強大哪國好發展,就據以認定,去那就是好,但看到這些「灣生」他們是以情感、這塊土地的心,去期待、去相信,這塊土地的美好,視為她永遠的故鄉。最純粹的愛,不應當用政治力去介入,來去批判。反思著,我們對這塊土地情感是否過於薄弱,思考她的淵源、用心付出,然後,成為心中不可抹滅的一部分。而「灣生」們。是相隔數十年,在這塊土地找許隱藏在心的那塊記憶。因此',不管如何,付出過,就是心底不可抹滅的那一塊,共存共榮著。

而戰敗,外力割捨,心底仍是不可抹滅,是一塊就是一塊,就得共同發展它。而扭曲的外在,反倒看到人那掙扎下不朽的光芒展現著。「灣生」被迫離開故土,受到同國的羞辱(以為有病菌、歧視、無錢無財還負債),即便種種不當對待,他們仍盡力展現光芒。主角的奶奶帶著原住民管家及孩子,乞討、生存著。過去的富家小姐光芒不在,但生命韌性則就此展現著,而每位活下來的「灣生」背後都有著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

重要性

當然故事不僅我所述的如此,只想闡述,這段歷史的重要,而屬於個人的歷史,更有它的可看性,作者及其團隊費心於12年間走訪、圓夢拼湊出,這段殘缺的記憶的全貌。而這段在這塊土地存在、不可抹滅的歷史,需要去了解、正視,才能真正"知"我們眼前的事物。

10月16日~全台上映

前導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eM1eBiG6Y

書籍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81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