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遇到逆境究竟是要學習動心忍性又或者是厚德載物呢?這兩個意思目的是同樣一件事,亦即面對眼前的難關如何有效的堅持,然後克服難關。但是兩者的個人情境是完全不同,先上兩者的解釋:

動心忍性的解釋是,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簡單來說,就是即便心裡極度不安,也要不顧外界阻力堅持面對事務。

厚德載物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我且先用這個解釋:「君子應該像大地一樣以寬廣深厚的好品行來承載萬物、包容萬物、滋養萬物、造福萬物。」

兩個成語此其中都有一個重要面對的事情,而動心忍性,此其中面對的重點是「忍」字;而厚德載物,此其中面對的重點是「載」字,人格基礎不同,則會導致結果就有所不同。

動心忍性

在紛擾的心中去面對事情、處理事情,直到將事情完成,達成目標。勾踐、秦始皇等人都是如此,我想大多數的各界名人或達成目標都有經歷過這樣過程,因為功成名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路途困難包含許許多多的不安,而這果實也因此才如此芬芳。

但是,動心忍性的路途上,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就此戰敗,有人為了目標達成而罹患憂鬱症、躁鬱症、或因此自殺者更在多數,正所謂一將攻成萬骨枯,這些人不動心忍性嘛?很多時候時不我予、撐不了目標時候就此戰敗。

所以,最大問題是,忍的基礎是意志力,意志力也是一種天賦,再包含其他人格基礎、才能,共同建構下才能保持住動心忍性,但是要達到目標,還得再加上時機基礎,這些東西共構下才能達到目標,秦始皇與勾踐除了識人之明、才智高等等,也還得要有時之「亂」才能真的達成目標。但是以自我天賦作為主要的執行面,也就讓許許多多的悲劇發生。

因為我們很難期待時機可以在我們快撐不下去時到來、我們很難期待天賦才能能夠如我們所願,而目標卻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共同競爭,因此得勝者說不定也是倖存者,它只是比別人多撐一會兒,或者在它的背景上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包含時間、金錢、天賦、才能等等的,才因此獲得那個機會、獲得那個成就。

所以,依忍為中心意旨,那麼心永遠對立著那個刀:它是心裡所嚮往的目標,因為過去、現在與未來所有的一切都為著它;而它也是心裡的仇,因為似乎不知如何得到、什麼時候得到,一切的投資是否成空,往事不可得,來者難以追,徬徨於此地,不知何去何從。

所以,依「忍」而言,無論如何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因為不確定性太多,但目標卻只有一個,對於達成目標者、對於挑戰者,都是在失去的意涵上共同進行目標,因為心心念念的自我是在非實質上作成的基底,你是以一位總統、企業家作為「我」,但實質而言,你不是他、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是他,而你現在是一無所有、你也不愛一無所有,因此落差的情感、目標的執著,就是在過程中不斷需要去承擔的事實,在這種基礎下,或許可以成就爆發力的威力達成目標,但若要持久,則在長久下來總會造成身心上的不愉快,時日一久,就會發生身心上的問題。

厚德載物

在厚德載物這一層面來看,它有個基底基礎「厚德」,才能去承載萬物,包含所欲求或是承接未所欲求的事務。把自己類比為大地,則更是表示自己敞開全身去體會此時此刻的狀況、意涵,而非只盯著目標物去行走。

厚德載物這個構面上,並不表示分心,而是將眼光視角放在目標物、也同時放在自己身上,不要將目標役於你,因為你還沒成為那個目標物,主體放在自己,也就是「厚德」,對應的是自我本體,你德厚不厚,自己最重要,那麼就問題導向如何「厚德」,也就是「自強不息」。所以順境逆境對它而言都是同樣一回事,重要的是,無論如何都能保住自身安危,擁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如孔子、莊子等人的胸襟,在各種不同處境上都能安然自適。

因此不論而言,有目標,但不為目標而役使、將自己與此時此刻的自我狀況達成連結,然後知道缺乏什麼、要努力什麼,自己就能成就自己而非別人、更非目標物。

視己為地,去感受、去涵養、去滋長,最後就能去承載、去包容。我想這就是厚德載物的道理所在,你有目標,去努力、去承就,但也別因此失去去感受在此時此刻的處境之中,也包含著其他天地萬物交給你的課題,有很多此時此刻的課題也需要感受、涵養、滋長卻忽略了,培養不出厚實的德性,如何承載物的到來,自然也難以造福萬物。

結語

動心忍性與厚德載物縱然有共同的目標,但心境不同、感知能力不同,則有不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盡力而為,但在動心忍性與厚德載物兩者不同心境下,堅持就會有不同的力道與發展,在前往目標的道路上能夠持續堅持、全身而退便是兩者重要的差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