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終於整合模型的雛形大致完成,簡單用來應用一下順便作一下這六年多的研究回顧,整合一下相關文章。

我一直探討的主要內容核心在於研究要與行動作連結,而探究行動的原動力則更是由心出發,然後進一步跟這個世界作交流,行動才會構成實質意涵,這次的模型是包住這個概念,並且進一步的推展到個人完整的動態行動,透過該項模型,能夠從人格調整、規劃或者外再行動解釋個人與社會的連結模式概況為何,但本文核心重點在於個人回顧部分,所以在論及到非我個人行動時,可能略於簡述,尚祈見諒。

一、模型概述

(一)初步架構圖如下:

未命名.png

(二)各象限內容及動態調整簡述

1.狀態一-第二象限

首先,大部分人都是處在慾望大於資源的狀態,一般而言,此時此刻事在於想要而要不到的時刻。如果欲望不會太大,至少能維持一定的安全狀態,但如果欲望過高,並未有有效資源去達成,那麼將會讓行動變得有極大的壓力,可以選擇盡力去追求,但這會面臨極大阻礙。如果要到達成面相,那麼除非等待時機,或者是盡力去衝破難關,但此其背後都承載著強大的不確定感,會乘載許多壓力,期待無法滿足所欲望時,會對自己帶來傷害。

未命名.png

所以在發展上,可以盡力的達成慾望,但危機是壓力承載帶來的風險,或是認清現實,面對失敗達到第三象限。

2.狀態二-第三象限

面對自己的失敗,那麼將會減少向外追求,減少欲望體認到自己是負面狀態時,盡力保全自己,走到承認自己失敗的地步,而在此時此刻,至少自己與外在的狀態有部分負面一致性,如果能盡力減少對外追求,則至少能夠走向追求真實的開端,另一方面,心情干擾也相對較低,等待進入狀態三的層次。

但如果無法認清或是被迫的去追求外在的成功,無法認清對外在的追求的事實,一再的追尋慾望,那麼只會不斷的面對到失敗。未命名.png

3.狀態三-第四象限

在第四象限中,透過削減對外的慾望進而達到對知的開端,能夠開始走向追求真實的狀態。

可以接受、理解此時此刻的問題,進一步走向內化自己行動的過程,但由於資源配置尚未成熟,因此還無法將行動構成非常完整的行動內涵,但至少在知的方面,已經有完整的承載問題學習架構能力(可參照動心忍性與厚德載物章)。

在此時此刻,由於資源配置尚未成熟,但是已經有足夠培養內在涵養的能力。

4.狀態四-第一象限

在第一象限中,有完整的自知並且體察外在需求到行動能力,進一步的在資源上也充足,透過資源與行動的配置達內外一致性,進而讓人達真實的內外在一致。

資源配置成熟下,行動效益外在顯現來看能夠進一步目標達成,有關知行合一的人格如何累積,請參照人格發展模型,另有關第一象限與第二象限人格差異的部分請參照境遇-人格模型

二、歷程回顧概述

(一)行動開端-滿足欲望

大部分人主要人格架構放在第二象限,有部分的資源以及滿腔的慾望,想透過努力及個人才能去滿足慾望,但是資源不夠,人格的積累也不夠,因此欲望過多、人格無法乘載問題、行動力量不夠實質,最終只能不斷的因為慾望消耗行動。

(二)必然之路-看清失敗

因此在認清事實後,重點擺在如何面對失敗。在第三象限中,開始面對失敗,將欲望跟失敗共同整合,並體認到資源(能力、時機...)的不足,最後衝破第三象限的關卡,去做實質處理問題(第四象限)的層次。

跨越左方走至右方,更大的重點在於情緒的差異,從面對到接受失敗的事實,是個人情緒從認定事實的衝突到與情緒共處的關係,也就能開啟承載問題的狀態(參考文章情緒守恆及情緒崩盤模型)。

(三)乘載問題-挫折面對

到了第四象限,認清問題與時機尚未成熟,不斷的建立實質與外在層次的積累,整合人的行動架構,做出實質行動的行動基礎。

(四)正向層次-知行合一

最後跨越第四象限,資源能夠達正向累積(才能、正向行動能力、心理素質...等),最終達正向行動效果。

三、綜合討論

因此,在行動架構中,它是一系列的過程,很難直接跳躍到理想的層次,而是不斷透過累積而建構出最終持續行動的脈絡,最後內化到透過人格快速調整,因此普遍的開始層次如下:

由一開始不斷環繞在第二象限持續,到第二、第三象限游移,認清事實後在第四象限持續內化做調整,等待時機往第一象限做推動,最終而言,行動層次將在第一及第四象限做行動,而提高層次的話大部分而言會在第一象限做行動,映照出第四象限的模樣。

也因此,靈活運用下,人會是行動的主體,而非被外在現實帶走行動,最後整合自己及外在狀況,達消遙之目的。

本文的目的係做為整合這些年的相關文章及討論,整合相關架構作為未來發展的基礎,透過架構建立下,進一步整合更實質的人格內涵,也許在外在層次上可能尚有尚未論及之部分,這些內容會在未來做進一步補充。

另外更進一步針對人格層次及相關圖說部份,也將在未來進一步做補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