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次翻完笑傲江湖約莫是國中之事,接續著小四的神鵰俠侶一部部將金庸看完,若以鹿鼎記為基礎(那時約三到四天)來計算看完這部約花多少時,想來也要兩三天,這次則約花一天左右。雖其中仍有尚需詳看之部分,但個人耐性本非不大,也許日後深思再來翻閱,可能較為恰當,而再閱此書,實乃心頭多有再翻之感,因總想起金庸作品,心頭總惴惴對這部沒認真看抱憾。而今終有意想起,又圖地利之便,而有再看之良機,苟有幾個小感,來紀念這場機會。

政治鬥爭描述精妙 但人物刻劃非常不足

在此書中,作者也言其抒發於對當政之不滿而隱喻於此書之中。因此在書中書寫政治奪權(五嶽劍派間的鬥爭、任我行與東方不敗)還有無數個爭權鬥利的場景,不同情愛間的相處也非常精妙。活靈活現。但可惜點在於,細緻度仍嫌不足,場景龐大、結構精妙,也的確有一完整接續的敘述,但是,細緻不足卻將幾位重要人物的情感層次扁平化,扁平人物有其重要性,但是,從一開始的林震南、林平之以及岳不群以及到岳靈珊、任盈盈等人,他們都是構成整部書重大戲分,但在層次上都稍嫌不足,而在整部書上,構成最完整層次的,可能為令狐沖,只可惜在情愛轉換上,如何從岳靈珊轉變到對任盈盈的愛,行為上尚能知一二,但在心理層次上,揣摩不高。

因此,立意上的對林震南、林平之等等這些人,有許多不同元素加在上面,但最後發展而成的的概念,意即我們看完之後的心理想法,只能片面的說,岳不群是偽君子、奸詐小人,而對林平之,則可能就是很可憐、很惡毒、太監,而岳靈珊則可能背負著PUMA罵名,任盈盈則更有可能人有人認為,令狐沖仍心心念念的著小師妹。因此,四大本書,我們的確了看到政治鬥爭的融合精華,但也得非常無奈的說,許多角色尚未有驚喜剎異感,善人可能是惡人、惡人終然是惡人或惡人有時是善人、善人仍然為善人。但是,高妙者在敘事上時,可能根本不想寫善或惡人,它可能就只想寫一個人,你無法去說他究竟是善是惡,然而整部書只能順應著整個故事,看壞如何更壞、最壞,而看著主角之威能,帶往事件往好的發展。

當初給這些腳色"善"或不同層次的一面,卻未能好好的發揮,無奈的往"不意外"發展。這些角色有他們許多故事可談,因為擔綱著場景持續進行的主力,但發展出的,就是場景持續進行。而前面所生之愛呀、柔情蜜意呀,或者是在一開始的人格發展所生之素材(可能是人格背景、歷史講述)等等,卻在後頭沒有用到,我並非論及,所有疑問必然有個解答,惟在於人格刻劃上、處事上,更細緻,更完整,整部書方可活靈活現。

而在單薄的人格刻劃,將導致著,人物認知片面化。因此,會對於一個人物的生與死,感受不那麼細緻,對於批評,就會認為,恩,本來就如此。倒白白了如此龐大的結構、場景規劃。但也幸之,也許,許多電影層次可以給予更為細緻的想法,因為當初的空白,可能將是助如情感的重要容器,也或許,是作者無力再寫、即如此匆匆帶過,無論如何,瑕不掩瑜。但仍不脫童話故事之感。

結果過於美好 倒嫌不真實

而在上述問題下,結局發展自然不意外,各有期盼之歸宿,一個看似完整之發展,但這背後,需要多少心血、心力方能達成。只可惜我們在書裡,令狐沖果不負其之名,練功完事,都是衝衝衝,十天半載數個月,便能發展一套新功夫,人際交往數日同生共死,如此去脈絡化,所導致的將是一場又一場景轉換,對事物想法想當然耳之心態。而其他高人長輩的欣賞,就更容易大惑不解,美好的結局到來,就只能-恩、喔。匆匆帶過。可能要更細緻的想法做補足。

如果能在情感的論述上,更豐富、多層次,也許許多想法會有更深刻的變化,在政治、場景上,很過癮,但在人物上,如何更為多樣化,是靠功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