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舊有的人生道路上,因循的已規劃好,朝上方即地位以及金錢等等這些目標物前進,或是以不要落後他人的心態,持續不斷的前進。在不小心脫軌的情況下,尋求的是如何拉回正道,而那段不小心脫軌的人生即以"排除"、迷惘等等的,然後用已經走到"正道"上來取代。
 
而又因人生似乎八、九成以上早已註定好,例如求學、暑假實習、學業完成即工作,而現在不景氣下,有些人學業過程即準備考公職來為未來鋪路,而這樣的人生歷程,彈性似乎更少了。
好似,現在的人生歷程,真正屬於"自己"的,變得很少很少,而在脫軌的情況下,更多的是迷失而非自信,因為,我們的人生自信是別人所定義的,一個好工作、一個充實的人生、一個良好的學業成績...等等。在如此運作下,看到了許多有著良好表現、學業成績的人卻找尋不著方向所在。因此,什麼是動機?什麼是真正的"你之為你"要如何展現呢?
 
前文即已說到這些規劃好的人生,很多時候是被別人所定義的,如果看了這些,動機不容易找到。意即,用這些規劃好的去觀察,很難去定義他們、了解他們,因為,有很多人不懂得把這些定義好的語自身緊緊相連,因為在現有的社會運作下,我們的目標與自我是難以相連,而承受的負荷又是這般重,例如考大學、維持學業成績。這些遊戲能順利玩得起的占的人數比例其實並不是如此高,反倒因此的,把一群大眾給放棄了(例如統測、學測以及指考的關心比重)。
 
所以,用一般社會大眾所呈現的成績追求來去定義動機,其實不一定顯得恰當,打工、實習期間的目標去找尋,可能相對較為妥當,因為這背後有個較為相連接的自己主動性,用這評判,會比較切近他之為他的的特質。
 
不過,還有一個比較好的觀察,可能在於脫軌的人生階段,你的態度是什麼呢?這個也是不錯的觀察,因為,在這階段,並不為外人所定義,而是自己定義下,如何的因應,如何的朝向目標,而過程中,因為不熟悉難免有挫折,而在這挫折中,如何堅持。這些很簡單的問題,答案是能顯現一個人在對人、對事上的態度,而也更能的表現一個人之所謂"他"。而在此情況下,他如何能接受這樣的情境,是更能的表現人的毅力,因為,一般而言接受是以對己有利才會接受,然而脫軌,許多人是排斥的,這就能顯現人的不同吧。
而最後,所寫的最重要的在於,這些過程沒有好或不好,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用心體會,去承載、去接受,然後發展。在慣有思維,會容易的迷失自己,但跳脫,才能認清自己。很緩慢但是這就是自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接受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