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闊別了好幾年在看這本,對於之前對樓大的疏離感有更深一層認識。樓大在我眼裡是言小界的資優生,書可以很悲、很動人,品質一向也不錯,之前也有看到哭過。但是怎麼說呢,就是沒到心坎裡。所以我可以愛一些比這作者還差、甚至看得出缺點的作者(例如劇情千篇一律、用字不精、讀起來饒口的書),但是對樓大就是,不錯、好看、滿喜歡,然後沒太多感想。為了更理解我對這作者的想法。我想這邊簡述一下在這本書來觀察樓大的優點、缺陷、再統合從這本書的問題,最後做出小結吧。

一、樓雨晴的優點

其實從他的筆名大概可以很容易連結到她這書的品質架構,其實他的風格我認為是很成功的,中規中矩、有一定品質,自然在銷售族群上,一定有長期穩定的客戶。在這樣的操作手法下,比較大的危機只會存在於作者本身的心理,如果能夠好好調節自己的穩定性,倒也不難好好過一輩子。

在樓大的操作手法上,有架構到一本書他核心講什麼,然後鋪陳完整的背景、串場人物、也加入許多梗。就是說,在他的架構下,一定有七十分起跳,會掌握到大部分的主要族群。

二、缺陷

但是,在殼都包裝下,我在這本書中,看到所有結構,但是看不出"人"的存在,立冬這書為例,他主要的核心概念在女強人VS.浪子,我看不出女強人的"人"在哪裡,把所有事情有條不紊的處理好、表達自己要什麼、難關跨越等等,的確在故事上、抒情上有做到這些「應有的」,但為什麼看到這些之後,卻沒達到讀者「心的共鳴」呢?主因在於這些概念感覺是被套用在一個又一個的架構中。情緒片段式的在一個個過場的佈景中流露,然後走向核心概念。沒看出在一幕幕敘事下,情是如何不意中被洩漏。

三、立冬一書的例子

我會覺得,可能在立冬這一書中,框架架設太多,把情給沖淡了。可能是太鋪陳梗、太鋪陳了背景,有些很想知道的脈絡起了頭便沒了。三個月的婚姻的結束過程、恩恩的關係過程。有些東西不是那麼簡單說明白,作者把我們置於的視角並非一個故事讀者,而是片段式的新聞觀眾,一個區塊又一個區塊的,把事情做了個結束。但是,這樣的濃度是否有讀者買單呢?其實是還可的,因為它是一個大雜燴,應有盡有,帥哥美女、有娛樂有哀傷、有記憶點,其實是有市場的,但是,動情味就少了些。

而在最終,雙方在溝通過後冰釋前嫌,但是,究竟有沒達到真實的處理好問題呢?在我看來力道還是不足,那個經歷以及情感濃度並沒有辦法水到渠成,只是在沸點中創造一個好似走向不同階段的路徑,因此,在看完後,它無法創造太多想法。

小結

我想這是人駕馭筆與筆駕馭人間的差距吧,人想要架構出完美,但完美就是一個不完美。如何能夠真實進入到完美,只有交給老天爺做安排,或許只要是人總會不完美,那麼這樣想,可能就會比較好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