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推論模型推論的時間有點久,不過也不知道開始的時間是哪時候,一直沒寫的原因在於...有點懶惰,是最近要開始作新的模型才把它寫出來,由於這個有點大,所以不意外未來還有進一步的修正...ㄏㄏ,之後想到再說吧,但基礎部份基本上已定調了,就把這模型完整講一次吧。

壹、前言及名詞定義

大致上的人包含人格、情緒以及社會三層構面,如下圖。

未命名4.png

一、人格層面

人格層面係指自發性的行為能力,如何以自身對應社會作出相對應行為,很多時候是以情緒為基礎作出相對應的行為模式。

二、情緒層面

情緒是一個介質作為人格對應社會,首要注意的是社會並不存在有好有壞,因為不管好壞,如果跟自己真有關係,都必須接受,所以它的好壞是情緒來著,認知它不好,那麼就是不好,認知它好,那麼它就是好。因此,情緒層面的接受機制極為重要,決定自己如何對應到到這個社會。

三、社會層面

人所對應到的社會,可能引發情緒、作出行動,不存在價值評判層面,多以中性存在。

貳、操作概述

從以上可知道這個模型是在講社會行動的部分,而行動取決於自己對其認知,也因此,若是認知失準,很容易發生錯誤的行動,導致錯誤的行為結果。

而要找尋正確的行為層面,即從上述三者對應出發,而效益來看人格>情緒,社會層面則並非自己能夠改變,但是我可以再從認知方面作詳細說明,以下則從社會、情緒及人格倒述講起。

一、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指的是自己所對應的外在,包含他人、他事等等層面,包含利害關係人、面對的衝突、問題等等,掌握其真實層面是重要的認知基礎,有正確的認知、排除不必要的認知,才能同時影響到正確的情緒層面,也較能作出正確的對應行為,但基本上認知基模是掌握在人格層面,人如何認知這個社會對自己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基礎,而非要求社會亦即它者來滿足自己,那麼很容易發生衝突,因為要求社會永遠是無濟於事,人很難改變社會、改變別人,就連可支配的下屬也很難改變,在不能改變他人的情況下做要求,那麼只是將自己陷入衝突,產生負面情緒,情緒一亂,就會對應到不正確的社會行為,不正確的社會行為就會非常容易產生負面的結果甚至不可逆的結果發生。因此,找尋正確的認知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所有行為的重要開端。

二、情緒認知

有些人會期待偏向正向情緒,不過正向情緒也是需要耗費的能量,因此我比較推崇「槁木死灰」的概念,掌握真實層面就不必有太多不相干的情緒,也當然的,大部分的人是無法排除情緒面的干擾,只能盡可能的降低並且掌握情緒作好管理。

而透過正確的情緒認知,將能夠好好對應社會與自我人格達一致性,才能作出正確的社會行動。

而偏差的情緒來源多半來自不正確的價值批判,許多人在尚未掌握或認知道真實情況而據以下定論,在尚未掌握到真實層面就對上情緒認知,但不正確的基礎很容易發展不正確的結果,因此多半伴隨的是負面、不正確甚至夾雜不必要的干擾,因此離真實層面就越來越遠。

三、人格認知

好的人格基準是有辦法窺見社會真實、掌握個人情緒,再進一步跟社會結合。而更進一步則是排除情緒層面進而從所看見的社會層面做出行動,如下圖。因此人格才是作為社會行動的真實主體。

未命名2.png

此其中的重點在於人格發展,可分被動性及主動性的人格發展:

(一)被動性的人格發展模型

被動性的人格發展很容易被情緒左右,而若是一個期待中的社會現況將帶來正向的情緒,則能夠有效達成人與社會的一致性,進而整體上至少能達成短暫的和諧。

但社會現況不一定能夠長久的與人達一致和諧,很多時候有認知上的負面社會現況,亦即歹命,此時,如果在一個被動的人格發展基礎,而情緒認知為負面,將會與社會認知共同攻擊自我人格,即發展出巨大負面壓力,自己陷入難解的衝突之中而不斷的損耗能量,長期可能導致身體即心靈上的損害。

未命名3.png

此時可以補充一下氣的概念,在一個協調的情況下,人格對應社會達一致性,氣則有辦法從自身中凝聚、並且直接對應到行動層面。

但在不協調的情況下,自己的人格與社會陷入分歧,自己的氣不斷的在衝突消耗,不但散,並且不足以達有效行動進而達成期待結果,而沒有達到期待結果的反饋,就會導致人的整體層面不足。而社會大多時候不太能滿足個人需求,因此首要基礎還是調整個人的人格發展型式才能有效的對應到外在達協調一致性。

未命名.png

 

簡單講解一下上圖模型,自己與社會存在分歧,導致發展出一個衝突的負面情緒,情緒與社會不一致,而自己本身也有一個期待的情緒內容,三者分歧下,自己就無法達成一個正向的發展狀態。

(二)積極性的人格發展模型

此其中的重要基礎點在於「掌握真實」只有掌握真實才能達正確的認知、情緒基礎,進而達到所能掌握的反饋,整體人才能呈現正向且不斷發展的真實狀態。

因此,積極的人不一定是最能滿足社會期待的人,因為滿足社會期待的立基標準不一定在自我人格發展狀態實行,而可能是在一個它者例如說天賦才能、家庭背景等等,而他者達社會期待缺乏自我人格發展的來源,人格缺乏發展,可能也會導致發展缺陷、心裡空缺。

而如果能夠在掌握自我人格、真實發展基礎上作好基礎,隨時達到一致性,不偏倚,那麼時時保有能量並且有反饋注入,最主要原因在於在認知道真實的情況,減少不必要的情緒、行動,而能夠減少虛耗達真實的反饋。

因此人格發展並不是如此簡單,更需要確認真實,但很多人找尋不了自己的人格發展基礎,主要原因在一開始上已經先預立了價值批判,情緒凌駕一切,而這怠惰的結果離發展越來越遠,人將一輩子隨時處在衝突之中,會非常痛苦。

小結

由上述可知,人格掌握認知才是足以達真實的重要基礎,若被動的發展將導致自我被社會所左右,包含情緒是在社會定義下發生,社會也是由它者所定義,長久來看則缺乏了自我滿足的基礎,人被社會所異化而找不出真實的自我滿足,整體幸福感會逐漸散失,若是在加以衝突的社會認知,則更容易導致了身心不健康。

此時極為重要的就是一致性,一致性的存在至少保有反饋而能夠不斷的人格發展,發展基準存在,人就不斷在成長脈絡中持續運行。但同時也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在生活中學習才能學會接觸真實,調合內外。若是有些怠惰那麼就很容易的越離越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