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尼特族(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一詞在現在並不陌生,現在許多家庭經濟條件良好,有良好的保護傘足以照顧一個不去從事工作、或是多照料幾年來期待孩子追求好的工作機會。

而在期待穩定工作的狀態又相比較現今社會不穩定的就業大環境,越來越多的穩定工作逐漸消失或是被非典型雇用所取代,而在雇方手擁著強大的籌碼:經濟的支配地位、有許多僱用型態的選擇以及強大的供應人力,勞方其處非常弱勢的情形。我國工會的組織風氣一向較少去做抗爭,抗爭大多偏向消極性的對於雇主未盡到之義務諸如未給付退休金、積欠工資等等損及勞工之命脈的事由而進行。但工會期立不應僅僅如此,誠如在歐巴馬所觀察之心得「我不認為勞工運動是問題的一部分,而工會則是解決之道的最大部分」,然而做為我國勞工權益主要的爭取者,實際作為仍有很長遠的進步空間。

風險性以及看不見未來樂觀之情景正是這世代無法積極面對未來主要原因。而家庭功能加上了未來迷惘,讓宅化現象更加明顯化,諸如尼特族、繭居族,不穩定的就業狀態也創造了yo-yo族、飛特族等等求職歷程飄盪不定的樣態。這些代名詞直接的對這世代青年造成影響,而青年不穩定就業更會導致未來組成家庭、子女孕育造成重大危機,許多年輕世代不婚、不孕背後潛在的問題更在於其生涯立成的不穩定而導致的家庭組成困難,過去所謂的三十而立或是成家立業現已變成了奢求。

一片低迷的就業前景,追求穩定、終身的工作所得在現今社會實在頗為難找,中小企業的存續年可能致多到十多年,而更多的企業可能再創業不到一年就倒閉,風險世代的社會氛圍而許多人所期待的是公平、合理的勞動條件,更期待穩定、足以安頓自我、照料家人的工作,相對的,許多工作卻是截然相反,甚有可能因工作而損及健康、生命而換來的金錢不成比例。

令人感到迷惘的前景,自然在外在與內心中創造了極大落差,而生涯路徑轉銜的過程調適是關鍵因素,如何保障一個青年在求學階段完成很順利的找尋到工作又或者找尋到符合期待的工作便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若這階段無法好好的銜接起來,許多尼特族就此出現。

對於尼特族其定義,其實仍還帶點爭議,本文認為,其爭議點應當是因其定義仍過於主觀。尼特族其類同於怯志工作者,怯志工作者依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之定義,其係指係指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者中,於過去一年曾找過工作,但因認為無工作機會,或本身資歷限制無法找到合適工作機會而放棄找尋工作者。析比較尼特族其定義在於不工作、不就學也不訓練,關其似乎極為相像。然,本文思考其中有一問題在於,究竟,準備國考之學生,是否須放其項之下呢?

尼特族一詞其最大問題在於標籤化。求學就業一以連貫,若不就業,積極尋找工作或是培力是一重要的積極行動,但困惑的是,國考亦等同於"就業考試",對公務員簡單之定義在於經考選部考試任用分發,可觀乎其中,考試資格是其重要之要件。若兩相思考之下,準備求職考試應當是一種積極性做為,但困惑的是,為何有人會將準備國考的人做為尼特族項下呢?

再重新觀看尼特族之定義,不工作、不求學或不接受訓練,可觀乎其中是一消極性的工作者狀態,但是若有往一個期待工作者方向前進,應當屬機即興做為方才是。左右衡量下,其中盲點仍在主觀意志,若是一位準備國考之學生就觀其行未顯現出積極性作為甚至未處於一種讀書狀態,的確是處於怯志工作者並也是位NEET族,然而,另一方面,中斷工作,積極作為並期待能夠短期上榜者,若去思考其中其為尼特族,可能不妥,畢竟其有積極的達成目的之行動。

因之,本文認為,尼特族或非尼特族,並非透過表象而能夠觀察,其中更包含主觀意識之行動,而非不就業不求學不訓練而一以概之,若僅因此定義,是否有可能汙名化或對某些人有標籤性之疑,或就其本身,尼特族本身就有待著負面之意涵呢?這是一值得思索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