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在遭遇挫折、困難時,有兩個可能,第一個是保持穩定、面對困難,第二個是情緒崩盤、不知所措。這兩個會有什麼差異呢?

1.保持穩定、面對困難

其實主要在能量方面,在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注意力能保持一定的集中度,穩住情緒不會發散,再加上持續面對問題,積極性而言那麼至少能保持一定的解決問題能量,消極性而言則是至少問題不會擴大化,則能夠集中精神處理當前問題。

2.情緒崩盤、不知所措

自己的核心能量結構瓦解的情況下,會導致情緒失控,不只單方虛耗自己的心神,更無法建立處理問題立基,而心神虛耗在精神能量上會快速流失,更讓身體及心理上生巨大傷害,外在問題沒有解決,解決問題基底的架構無法建立、更讓身心生非常大的耗損。

上述的介紹可以大概了解了心理面對問題的兩個基礎狀況,以下將更詳細的介紹上述的完整具體內容、循環架構,將更具體的展現兩者差異及優缺點。

一、情緒恆定模型

情緒穩定的情況下,能將自己發散的情緒做有效吸納,減少負面能量不斷顯外,因為在顯外的情況下,自己身心會不斷的與外在做拉扯,而耗費許多精神,造成注意力集中問題。

而將心神抓回來,就能將注意力部分或完全有效集中,能夠專注於面對並且相對有效掌握問題,使得問題至少在解決的發展路徑上,而心情穩定更提升了解決問題的續航力。

因此,恆定可以有效了解,自己狀況是不是具備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如果不是的話是需要哪邊做修正,然後再將自己的行動踏入解決問題的軌道上。

而在不斷的循環下,持之以恆,便能穩定的持續踏在解決面對到的問題上。

二、情緒崩盤模型

情緒崩盤模型是指在面對問題時,因為心理基礎培養上不夠健全、無法有能力建立有效面對問題的能力。在心理承受度以及觀察事情的能力都是不足的情況下承載超乎自己的能力,就情緒直接崩解。顯現的是焦慮、憤怒及卸責,隱性的是擺爛、軟爛等等。總而言之,沒有架構出問題解決基礎,會容易將自己的義務交由他人處理,但是這麼做是無法提升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無法自己獨立行動。

而在情緒崩盤的狀況,負面情緒大於正面情緒,問題迎面而來恐懼提升,在並無有效做為的情況下,是情複雜度、壓力日愈增加,無力更不斷提升,負面情緒再度更為增加,最後造成身心力上的嚴重損害,而缺乏正面反饋只會讓自己的心理承載度更為下降,在與社會接觸時,習得無力感,獨處時,感到憂鬱、恐慌,因此會生心理疾患。

三、情緒崩盤到情緒恆定

一般來說,多數的人會較為期待自己是情緒穩定的,因此如何避免情緒崩盤而回到情緒穩定是重要思考。

首要而言,在平時生活中,體察自己平時情緒問題方向,這就是所謂的內省能力,能夠把漂散在外的情緒因子一一抓回來,進而了解其中的情緒問題原因進而糾正問題,至少在能所力及的地方上保持一定的穩定度,而不會在許多問題接踵而至的情況下,陷入恐慌,因為恐慌多半是因我們面對到不知道的情況,若能夠把持許多東西我們已經知道,那麼很多東西是可以接受的,而恐慌情緒自然少了些。

減少了恐慌情緒則至少大部份情緒能夠有效把持住,但內在的心理基礎不夠的情況下,也難免會面對到問題太多、太大的無力感,建構承載問題的知識庫,此其中可行方式在於建立資源體系,包含網路資源、書籍資源、社會資源,抓住問題的重要要旨、找尋資源用以解決問題,獲得反饋建立心理資本。透過這些程序建立體系循環,一步步培養快速因應、解決問題,並且有效建構心理資本,然後不論是調整情緒或者心理基礎能力,都能達有效的能力培養。

因此如何訓練出來是透過平時生活累積去建構、去發展,首要發展基礎就是內省,隨時體察問題來源做有效解決,長久下來遇到問題不畏懼,並且知道解決方向,自然行動多一點、恐慌少一點。

小結

人的一生會面對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果畏懼去面對問題,我們將終其一生為著不去負擔生命義務而自食惡果,如何去承載生命中大大小小課題是上天賦與生命而迎來的義務,要懂得去面對、去解決。它也是欲得成果的一部分,少了挑戰,是否有能力承載成果的到來。

成果也是需要夠資格的美德去承載,否則將會面對到德不配位的窘境,縱然成功,這輩子可能也得戰戰兢兢的去持守著,何不將挑戰也做為平時生活的一部分,那麼不論是福是禍,在面對時我們都有能力去承接、去挑戰,情緒、行動,都是這麼一回事吧。

期許你我都能在生命歷程裡,培養勇於面對挑戰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