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已經把大致的人與事務的關係架構大致型態建立好,以下從個人在不同接收層次來觀照人與事務的關係構面、探討人跟事務的對應關係、如何發展,透過這些模型的様態能夠讓個人了解自己處於何種關係型態、進一步做修正或是注意到自己對應事務的構面,然後做人與事務的進一步發展。

壹、層次內容

一、直觀層次

人與事務尚未有效進行對應下即做出的下意識反應,可能選擇抗拒式的阻卻事務與自己建立關係,或是被動的被牽引接收事務,因為這部分情緒還未進行接收事務,尚待時間進行了解思考,因此,相較於行動,等待的時間及情緒的接收調整可能都是相對而言更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貿然的對人或對事做出的情緒對應,在情緒對應上有時會造成誤差,誤差下會容易造成人與事務的傷害。

y.png

因此,不正確的狀況作出選擇以及行動,在選擇而言,因為未經了解容易造成錯誤的開始,而因為內在僅有情緒層面,因此行動方面則更可能是滿足一時的情緒利益,尤其是在被動的去處理事務上,更可能容易被事務牽著鼻子走。

 

如果所欲處理的事務價值性高,行動所生結果的損害性可能極大,則會造成然以回復的無窮後患。對事務而言,錯誤的開始行動會造成日後修正上、處理上的困難,因為行動是在沒有有效對應上做出的行為,因此更可能與期待發展方向有所差異,造成行動上的負面效果。

二、對應層次

人與事務在對應上,情緒能夠有效跟事務開始對應,處理事務在情緒上能有效聚焦,乘載事務的內容。但在行動上仍容易造成情緒層面主導的情形,包含期待、欲望、批判、要求等等做為是這一層次主要行動的推動來源,爆發力強,推動力也快,但若發展相對於期待有差異時,極為容易的發生巨大的人心挑戰。

3.png

因為在情緒架構下所進行的,因此對事務層面掌握上會有所差異,在這部分進行行動時,多會做不斷的修正,因此情緒會有許多消耗,並且要注意情緒無法支撐事務推動時的危機問題,發生下會導致未來推動事務有極大問題,可能會讓事務陷入停擺,因此在長久來看,發展出執行推動層面又或者是發展有效處理情緒的能力都是在這個層面處理事務上必要進行的作為。

三、發展層次

人與事的對應上以發展作為主要觀照視角,自己能夠部分的進行執行面推動,開始人與期待層面進行有效推展。對於事務上,能夠開始有效執行作為,那麼就有助於整體事務發展構面提升,順境的發展層次上,執行能夠推動事務有效進行發展,影響期待層面進一步做續航,堅持到最後便能有效完成事務。4.png

而逆境的情況下,因為期待與社會對應上有所差異,但存在執行構面,至少能夠保持事務執行基底,還是有持續發展的可能,進一步推動發展,但要注意的是執行層面的影響力跟期待層面影響力差異性。如果期待層面影響力大於執行層面的影響力,自己無法做好有效的自我控制去控制期待差異,那麼可能會情緒崩盤導致事情無法繼續執行下去。

四、人格層次

人與事務做完全有效的對應關係,自己就是那個事務,可能完全將自己奉獻於這個行動層面上,主要人格為這部分達成的人較少,例如孔子、釋迦摩尼、宗教領袖、甘地等等,會形成魅力型領袖的特質引領行動。5.png

貳、內容分析

以上將人對應事務的層次構面分作四層次分析,每個人都可能在不同狀況處於不同層次面,所以很少有人僅維持在一個層次面,因為事有輕重緩急,很難在每個事務做同一力道,因此這四個層次主要是了解並且分析人主要是保持在哪個層次構面上,又,主要在什麼樣的層次,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如何進行發展呢?

大部分人會主要在一個層次類別,然後隨情節輕重發展至前一個層次類別或後一個層次類別,例如有人主要在對應層面,在行動上有時會在直觀層面或是發展層面做出行動,而極少數的時候作出主要為人格層次的發展架構。

依此大前提,可以進行四層次人格主要的狀況以及發展:

一、直觀層次

(一)對應關係

人與事務的對應是人與社會的交界所在,因此在被動情況下與事務進行連結,人會被事務所牽引,最後結果會有說服亦即人被物所異化又或者是抗拒,抗拒事務與自己發生連結:

1.說服

在說服層次上,因為事務尚未與自己建立有效連結即全盤接受這個事務,人的自我被事務所牽引而使人把這個事務當作是自己,亦即人被事務異化找不出自己人格,或者本身而言本來就沒有人格基礎,而期待透過事務來建立自己人格,因此或許在事務離去時,同時也失去自我立基基礎了。

X.png

2.抗拒

在這種狀況找不到個人的發展,又抗拒與社會所期待的發展導致落差,最終而言會對自我發展期待更為疏離,另一方面人也會傾向封閉自我避免與社會進行發展,也越難發展出自己的行動架構、處理事務的能力,將與社會期待相離越遠,同時也找尋不到自我立基基礎,因此必須要戒慎警戒。7.png

(二)發展

如果直觀上的情緒與事物能夠有效對應,那麼是能夠進一步發展到情緒對應層次面進行事務的對應處理,因此處事風格主要為直觀層次者,發展脈絡會朝直觀與對應層次上做不斷游走,但因為直觀層次的準確度並不高,因此容易難以獲得成就感而導致自我價值低落,要做有效發展請多平心靜氣讓自己有效進入到對應層次進而與發展產生連結。

另一方面,主要行動係以直觀層次下,人對於事務處理是在下意識的直覺做出行動,被動的與事物進行連結關係。無法將事務與自己作好連結關係,誤差會相對提高。多次錯誤的結果會讓人無法透過與事務對應獲得成就感,並且因為處理事務過程中,並未跟自己產生有效連結關係,因此也無法從事務中有效學習發展,未來在處理事務上,容易遭遇同樣狀況,發展出不負責任、推拖事務的人格架構。

在持續與事務接觸的情況下,因為自己情緒內容是不斷有干擾狀況(情緒還沒建立穩定關係),看待事務內容也是干擾狀態,構成的連結關係便是全然的干擾架構(自己與自己看待事務的共同干擾),隨著事務不斷進入自己主體,會讓自己陷入全然干擾,若進入到隱藏的人格構面(因為自己不知道有這一層面),那麼將會陷入身心問題,長久下來會有身心疾患。

因此在保持一定關係上,雖有困擾但不至於發生問題,若陷入太深,則會發生身心問題,如果苦於這一階段問題,不妨找個休閒運動、娛樂,讓自己與事務建立困擾但又不傷身的關係結構吧。

二、情緒對應層次

情緒是與社會事務開始進行自我對應然後做出行動的重要基點,在這一層次上,個人的視角會開始調整情緒找出如何有效對應事務的情緒、有效執行事務,而非透過全盤人格去處理事務,公私較能分辨清楚,因此在這部份人格層次上,對情緒敏感性強,情緒要能夠有效接收到事務概念才能進行進一步的事務推動,如果情緒不到位的情況下,可能會回到前一步的直觀層次,因此人與社會的關係視角會以情緒做為主要出發點。

4.png

在個人發展脈絡上,較能夠調整情緒脈絡、包裝情緒,進一步能到發展層面進行推動事務層面,但如果情緒無法調整好,變可能退一步到直觀層次做事務處理。

直觀層次與情緒對應層次的差異

兩者在事務接收的情況最大差異在於主動與被動:

被動的與事務構成連結容易將事務構成行動主體,而非將人構成行動主體,例如為何要賺錢,因為要討生活、為何要教書,因為要賺錢。自己並非行動的主體,而讓這個事成為支配人行動的主要來源,而長久下來人就被異化,因為,自己在整個行動過程中並非活著,而是跟著事務一起活著,如果沒了這個事務,自己也就好像不存在。因此跟事務關係是它為必要卻又阻礙著自我人格發展,夾雜各種愛恨情仇。

而在主動性的調整自己跟它做連結的情況下,透過調整情緒,人與自己有著部分共存關係,不會抗拒它,能夠發展彼此之間的關係,讓它與自己建立好的開始關係,然後進一步的將事務與自己作發展連結。

除了接受之外,主動的會有效接收,並且調整彼此之間在情緒上的建立關係,而非僅被動的讓它進入,因此在處理事務上會具明確性,由內而外的生成架構,提升了發展層次的生成、進而開發人格構面,因此內在主動接收或是被動接收便是直觀層次與情緒對應層次的最大差異,並且決定了人格是向內養成或者是像外養成。

三、發展層次

在發展層面下,情緒接收層面已經不是主要軸面,重點放在執行是否與期待能夠做有效互動,進而有效進行事務的推展。

這一層次上個人可以有效透過對應事務,透過執行事務在自我人格層次上與期待發展共構,進而達成自我與社會期待構成連結。因此處於這個層次者,開始了事務與自我有效對應關係,除了有效完成事務外,個人也能有效的對事進行負責。視角上建立了人對事務執行面、期待層面的觀察視角,有辦法在對應人或事務上建立全盤的觀察考量,並且能有效自我拘束。

發展方向上,進一步方面往人格層次著手,個人能夠有效在事務上發展使命感,退一步而言能夠在情緒方面做自我拘束,不會造成過度偏差而搞砸事務的完成。4.png

四、人格層次

個人跟事務建立強烈使命感,將完成事務做為個人唯一目標,自己等同於行動,除了這項事務外,別無任何目標,有點類似於李安與電影、宗教領袖與傳教,將自己行為等同於事務。

因為個人即代表行動,因此能夠建立有效的行動傳染力、渲染及號召力,有很多時候會引來許多「信眾」表達跟隨之意。在這一層面上,在處理自己目標事務上無論如何都會與它進行人格上的連結,因為自己與事務已經完全共構無法分別。

9.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47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